90年代的时尚辞典里又新添了不少新词,“星期五便装”便是其中之一。也许就像“酷”这个词一样,“星期五便装”也是现今的时髦,也是当今的“酷”。
因为这个词不仅仅是指一种服装样式,而且是一种时尚,一种潮流,一种风格,一种情趣,一种生活方式,一种审美观念,一种对传统上班族的反叛,一种新时期的“酷”。
曾经风靡一时的标准上班族,是千人一面的西服、领带、公文包,曾经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标准的打扮是白领男士、职业人士,甚至成功人士的唯一装束,迄今仍是最被公认的白领形象。
到90年代,人类开始步入或瞻望一个崭新的时代——信息时代,也就是未来学者称之为“第三次浪潮”的时代,面对“第二次浪潮”工业化时代形成的标准、统一、同步、集中的生活方式及衣着形式,人们开始厌倦。因此,在世纪末的人们开始摒弃旧有的标准,开始了“随便穿”的风潮。90年代开始的“随便穿”,便是新词“星期五便装”的启蒙运动。比如,在英国伦敦,人们逐渐发现,不穿西服的白领阶层越来越多。尽管有人将这种变化归咎于英国经济不太景,但时装界人士注意到,愈来愈多的男士不再遵循上班服装的“游戏规则”,包装自我个性的形式愈来愈多。
无独有偶,美国人也已开始“随便穿”运动,这对于有着自由的校园服装传统的美国来讲,他们更易接受“随便穿”。于是,牛仔裤也随着克林顿入主白宫而跟进了白宫。美国校园里的教授们也身着T恤、牛仔裤、运动鞋,他们的形象是健康、洒脱、高智商、会生活。
这股随便穿的时尚风自然对女士更为有利,脱却白领女性一贯的西式裙装,换上蕾丝边的衬衫、印花的长裙、松糕底鞋,女性魅力,热力四射。大多数白领女士更加欢迎“星期五便装”这个新概念。
香港较早就引进了这一概念,提出了“便服日”,这一天成了白领们嘻笑眼开的节日,大伙都穿上各自喜爱的便装上班,令办公室颇有点派对的味道。“星期五便装”成为20世纪时尚辞典里收录的最后辞条之一。
虽然,如今的中国人在追赶时尚潮流方面并不缓慢,但是对“星期五便装”这一潮流并没有表示出热情。因为在一般人眼里,能穿一身正装的人,尤其是白领阶层,至少是令人羡慕的,至少正装表明了他(她)的身份、地位等等。
另一方面,“便装”或“随便穿”在中国的诠释往往是“马虎”“不讲究”的代名词。这显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“便装”“随便穿”的概念有质的不同。这是中国的特色。因此,“星期五便装”的时兴,并不像其他时尚能那么快地流行开来。
不过,“星期五便装”的概念终究会被认同,这种隐含在“便装”之下的审美、品味、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终究会让人领悟到。